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
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?!辈贿^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。
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離死別,來講述人間戀人殉情的故事。而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則是直接講述了一對熱戀中的情侶,因為遭到世俗的迫害,最終雙雙投湖殉情了。
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直接啟發了金庸對李莫愁愛情悲劇的想象,而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中,則是暗含了一個,金庸小說《俠客行》中重要配角的名字,就是“謝煙客”。
那么,這首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到底講了什么內容呢?為什么我要說里面暗含了“謝煙客”的名字呢?下面,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詞。
白話翻譯:
請問,那蓮花的根莖,到底有多少絲,蓮芯那么苦,究竟又是為了誰呢?并蒂蓮花,一雙容貌姣好的兒女,向著彼此的方向盛開。
他們的愛情,本來就是上天已經允諾了的??墒菫槭裁慈耸篱g不允許他們白頭到老,讓他們生活在鴛鴦的棲息之地呢?夕陽,也在為他們的離去,而感到悲痛。
就算是謝靈運《傷己賦》中提到的那些令人心痛的往事,又或者是舜帝二妃,殉情死于湘江之水,比起他們這一對的愛情來說,都不算是“斷腸”。
他們的愛情故事,好像是《香奩集》里提到的靈芝、瑞露一樣圣潔??上?,俯仰之間,已經成為千古往事。不過,??菔癄€的情緣,是不會被時光所淹沒的。
他們的幽幽恨意,也不會被黃土所掩埋。并蒂蓮花,就像是古代的相思樹一樣,長在了荷塘里面,度過了流年??墒乾F在,又有一陣西風卷起,要將他們摧殘。
我停泊蘭舟,反復憑吊。因為我擔心現在如果不盡情地憑吊的話,那么等下一次再來時,紅色的并蒂蓮花,已經被雨打風吹去,最后只剩下一片狼藉了。
這首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里,包含一則真實的殉情故事。據說在金朝泰和年間,河北大名府有一對青年男女,他們的愛情非常真摯、熱烈。
然而,他們的戀情卻遭到了雙方家人的強烈反對。無奈之下,這對戀人最后雙雙選擇了投河自盡。后來,這對戀人化成了水中的一對并蒂蓮。
元好問聽說后,就乘著船到河中間去憑吊他們。他認為這種悲劇的力度,已經超過了謝靈運在《傷己賦》里面表達的傷痛情感,比起娥皇、女英為舜帝殉情的故事,還要讓人斷腸。
那么,元好問為什么會這樣說呢?這是因為,謝靈運的《傷己賦》主要是在表達痛失知己后的那種感覺。
謝靈運的朋友廬陵王劉義真,最后雖然是被人殺害的。但是他明顯是死于政治的,而不是死于“愛情”或者是“兄弟情”。而且謝靈運和他的交往,也并沒有遭到死亡威脅。
娥皇、女英為了舜帝而殉情的故事,同樣也不是因為他們相戀受到了其他外在力量的阻止才自殺的,她們也是為了真情。
如今的人總愛說: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。但是中國古代的人,往往沒有這樣的意識。唯獨元好問有這樣的想法,所以他要歌頌這對男女。
元好問說:一對男女如果彼此相愛,那么就說明了,他們的愛情是“天已許”,是老天爺都同意了的。人間的父母和旁人,憑什么要去拆散他們呢?
要是你實在看不慣,不如放他們離開,讓他們去到屬于他們自己的“鴛鴦浦”?!傍x鴦浦”本來是指鴛鴦棲息的地方,在這里是代指屬于戀人自己的地方。
結果,這兩家的父母依舊是不依不饒,最終把他們逼上了絕路,讓他們投湖自盡了。這么美好的一雙兒女,就這樣人間蒸發掉了,多可惜啊。
不過,盡管他們已經死了,但是他們的愛情故事,卻會永遠在這個世上流傳。他們為什么而死,這樁恨事,以及由它帶來的是是非非的爭議,也不會被黃土掩埋。
的確,直至如今,仍有一些父母還在干涉兒女的婚姻愛情。那么,家長到底該不該管呢?如果需要管,那么應該管到何種程度呢?這樣的爭議,正如元好問所講的那樣,一直都在。
在詞的最后,元好問表示,由這一對戀人所化的并蒂蓮花,就和傳說中的“相思樹”一樣,是世間真摯愛情的象征,這正是他劃船來到江中憑吊的原因。
這對戀人是被自己家人逼死的,現在他們化成了并蒂蓮花,成了美麗的傳說。一些地方上思想保守的人,或者就是他們的家人,反倒還看不慣了。
因此,元好問才會說“無端又被西風誤”,是在暗示,這些人很可能會來鏟掉并蒂蓮。因此他要盡情地憑吊,免得下一次再來時,它們已經被“風雨”摧折了。
在文章開頭的時候,我曾經提到,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這首詞里面暗含了“謝煙客”的名字,就是出于“算謝客煙中”一句中。
金庸應該是將“謝客煙”三個字的順序顛倒了一下,最后就成了《俠客行》中的配角名字?!爸x客”就是指的謝靈運,他的小名就叫“客兒,所以叫“謝客”。
據說,梁宏達有一次去拜訪金庸,曾經問到謝煙客名字的由來。當時梁宏達認為,謝煙客的名字可能是出自李白“??驼勫?,煙波微茫信難求”。結果金庸給出的回答是:可能是吧。
梁宏達自己也說,這是金庸敷衍的說法,意指是梁宏達自己在胡亂猜測。事實上,謝煙客這三個字的出處,看起來更像是出自元好問這首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。
當初金庸讀了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以后,就把它“抄”到了自己的《神雕俠侶》當中。然而,這首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,本是前者的姐妹篇,所以金庸沒有讀過的可能性是極低的。
在《俠客行》這部小說中,謝煙客是金庸著力刻畫的一個高手。在最開始的時候,金庸大概是想把謝煙客寫成一個東邪一樣,文武雙全的人物。
所以,金庸就從元好問的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里,“摘”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名字出來,然后用在了這個人物身上。
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是元好問十五歲時候的作品,后來經過了許多年的打磨,才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模樣。
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的創作時間晚于“泰和中”,所以那應該至少是元好問60歲以后了。雖然他說這兩首詞中的故事都真有其事,但是看起來,后者更像是元好問杜撰出來的故事。
之前聽北大一個老師講世界文學,在提到海明威時,他說:有許多作者,會用自己一生的時間,去重復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。雖然他說的是小說家,但是我想詩人和詞人也都差不多。
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因為金庸《神雕俠侶》這部小說幫助傳播,所以比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更加有名。不過,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的創作技巧,明顯比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更加成熟。
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,唳:鳥鳴。聽到風聲和鶴叫聲,都疑心是追兵。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。出自:《晉書·謝玄傳》:“聞風聲鶴唳,皆以為王師已至。”近義詞有:驚惶失措,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是貶義成語,可作定語、分句;可分開使用。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的詳細解釋:成語名稱: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(fēngshēnghèlì,c
據《漢書·外戚傳》云,漢高祖劉邦因為嫌呂雉的兒子太子劉盈為人過于仁厚軟弱,想廢掉他而立其愛妾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。但因呂雉為人剛毅,采用了張良的計策,以商山四皓輔佐太子,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實現。因此高祖作此歌勸慰戚夫人,以說明無力更換太子的道理。原文:鴻鵠高飛,一舉千里。羽翮已就,橫絕四海。橫絕四海,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于二月花。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《后庭花》。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牽??椗?。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。百度了一下,原來這么多耳熟能詳的詩都是杜牧寫的。杜牧,在家族中排行十三,因此根據唐
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停車坐愛楓林晚,霜葉紅于二月花。東風不與周郎便,銅雀春深鎖二喬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商女不知亡國恨,隔江猶唱《后庭花》。天階夜色涼如水,坐看牽??椗?。二十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。百度了一下,原來這么多耳熟能詳的詩都是杜牧寫的。杜牧,在家族中排行十三,因此根據唐
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。”不過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?!睹~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
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。”不過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?!睹~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
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。”不過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?!睹~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
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。”不過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?!睹~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
元好問是金代著名的詩人兼文學家,號稱“一代文宗”。他在詞作數量上,雄冠金代詞壇。同時,他的藝術成就同樣非常高。如今,我們對他的了解,多半始于金庸著名小說《神雕俠侶》中,李莫愁唱的那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問世間,情為何物。”不過,這首詞其實還有一首姐妹篇《摸魚兒·雙蕖詞》?!睹~兒·雁丘詞》是借一對大雁的生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:抬高對方,助長對方的聲勢,而低估自己的力量,貶低自 己。 西游記·第三十二回:「大王,怎麼長他人之志氣,滅自己之威風?你夸誰哩?」解釋:意思是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出處: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三十三回:“眾怪上前道:‘大王,怎么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?'